一、以贷养贷真的还不清吗
以贷养贷之举往往使得债务如同滚雪球般愈发庞大,最终极易演变为无法承受的债务累赘。这主要源于新贷款带来的利息及费用,无疑增加了还款压力。在此种环境之下,借款人常常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之中,不得不通过频繁借款用以偿还旧债,进而导致债务规模持续攀升。更为严重的是,以贷养贷行为可能诱使借款人忽视其实际还款能力,从而进一步加剧财务困境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六百八十条
禁止高利放贷,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。
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,视为没有利息。
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,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,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、交易习惯、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;自然人之间借款的,视为没有利息。
二、以贷养贷会触犯法律吗?
以贷养贷可能触犯法律。若借款人以新贷偿还旧贷,且在贷款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,如提供虚假资料等,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同时,若因以贷养贷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贷款,形成不良信用记录,还可能面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催收,甚至被起诉至法院,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
总之,以贷养贷存在较大法律风险,应谨慎对待贷款行为,避免陷入债务困境。
三、以房抵债是否可以规避法律责任?
以房抵债本身并不必然能规避法律责任。如果抵债行为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,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,通常是有效的。但如果存在欺诈、胁迫等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形,或者抵债行为损害了国家、集体或第三人利益,可能会被认定无效,相关方仍需承担法律责任。
此外,若抵债过程中未依法办理房产过户等手续,在法律上房产所有权并未转移,债权人可能无法有效保障其权益。所以,不能简单地认为以房抵债就可以规避法律责任,需综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。
以贷养贷通常会使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,最终很可能导致无法还清的局面。这是因为每一笔新的贷款都会产